91啪亚洲精品/色狠狠色噜噜噜影音先锋/91成人免费电影/久久精品成人影院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技術特區       
1、硬盤軟件故障:誤分區、格式化、刪除、病毒破壞、黑客攻擊、分區邏輯錯誤、硬盤邏輯壞道、硬盤0磁道損壞等。
2、硬盤硬件故障:硬盤異響、硬盤電機故障、硬盤摔壞、硬盤物理壞道、芯片燒壞、磁頭損壞、固件信息丟失等。
3、Raid故障:陣列擴容出錯、陣列硬盤指示燈良好但陣列啟動不了、陣列分區出錯、Rebuild陣列出錯等。
4、數據庫異常:SQL數據庫恢復質疑或損壞、Oracle數據庫文件損壞、Foxbase/pro數據庫文件損壞等。
5、U盤數據恢復:提示要格式化、文件丟失、誤刪除、誤格式化、病毒破壞、出現物理壞道等。
6、數碼相機存儲卡恢復:誤刪除(前提是物理上沒有問題,刪除以后沒有照太多的照片)。
7、文檔損壞:損壞的Office系列Word、Excel、Access、PowerPoint文件等。
8、光盤數據恢復:光盤讀不了數據、用一次性刻錄光盤進行第二次刻錄導致第一次刻錄的數據丟失等。



磁盤陣列級別 — RAID0


信息來源:互聯網    字體大小:[      ]    2014年11月5日


  RAID0 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硬盤組成,其容量是它們每個容量的總和,好處是速度快,缺點是沒有容錯能力,往往用在要求速度高但對數據安全要求不高的場合。

RAID0 其實就是數據分段 (Disk Striping)。 RAID0 模式一般通過兩個以上的硬盤組成一個磁盤陣列來實現。在磁盤陣列子系統中,幾個硬盤并行處理,在存取數據時由幾個硬盤分別同時進行操作,讀寫各自的部分。數據按系統規定的"段"為單位依次寫入多個硬盤,例如數據段1寫入硬盤0,段2寫入硬盤1,段3寫入硬盤2等等。當數據寫完最后一個硬盤時,它就重新從盤0的下一可用段開始寫入,寫數據的全過程按此重復直至數據寫完。所以這樣整個系統的性能會得以大大的提高。

  RAID0 這是所有RAID規格中效率最高,不過它有一個致命的缺點&&不具有容錯性的方式。因為它將數據分成區塊存儲在不同硬盤內,當任何一個磁盤驅動器發生問題時,整個數組皆會受到影響&&如果其中有一個硬盤中的數據受到破壞,整個數據便不能被正確讀出了。這種隱患也隨著系統中硬盤總數量的增多而加大。此種數組類型適用于需要高效能的系統,不適合使用在需要高安全性的數據系統中。

  對于打算使用 RAID 0 的朋友,我們建議使用同一個磁盤驅動器以獲得更好的效能及數據儲存效率,因為磁盤陣列容量等于磁盤驅動器的數量乘以最小的磁盤驅動器容量。例如:一個 40GB 及一個 60GB 的磁盤驅動器將形成一個 80GB (40GB x 2) 的磁盤陣列。

  計算機技術發展迅速,但硬盤傳輸率也成了性能的瓶頸。怎么辦?IDE RAID技術的成熟讓我們輕松打造自己的超高速硬盤。在實際應用中,RAID 0硬盤陣列能比普通IDE 7200轉ATA 133硬盤快得多,時至今日,在大多數的高端或者玩家主板上我們都能找到一顆PROMISE或者HighPoint的RAID芯片,同時發現它們提供的額外幾個IDE接口。沒錯,RAID已經近在眼前,難道你甘心放棄RAID為我們帶來的性能提升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實用的IDE RAID

  RAID可以通過軟件或硬件實現。像Windows 2000就能夠提供軟件的RAID功能,但是這樣需要消耗不小的CPU資源,降低整機性能。而硬件實現則是一般由RAID卡實現的,高檔的SCSI RAID卡有著自己專用的緩存和I/O處理器,但是對于家庭用戶來說這樣的開銷顯然是承受不了的,畢竟為了實現RAID買兩個或者更多的HDD已經相當不容易了。我們還有一種折中的辦法&&IDE RAID。或許這才是普通人最容易接受的方法。雖然IDE RAID在功能和性能上都有所折中,但相對于低廉的價格,普通用戶看來并不在意。

  為什么要用RAID 0

  RAID 0至少需要兩塊硬盤才能夠實現,它的容量為組成這個系統的各個硬盤容量之和,這幾塊硬盤的容量要相同,在家用IDE RAID中一般級聯兩塊硬盤,一定要用同型號同容量的硬盤。RAID 0模式向硬盤寫入數據的時候把數據一分為二,分別寫入兩塊硬盤,讀取數據的時候則反之,這樣的話,每塊硬盤只要負擔一半的數據傳輸任務,得到的結果也就是速度的增加。

  實用的IDE RAID

  下面我們就以HighPoint HPT372 RAID控制芯片為例組建一個RAID系統,讓兩個硬盤“變”成一個硬盤!

  默認的RAID模式為RAID 0,當然我們也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其它RAID模式。

  無論是主板板載的IDE RAID控制芯片還是獨立的PCI接口IDE RAID控制器,它們都有一個用來進行配置和工作的獨立BIOS,它們的BIOS設置畫面會在系統POST完成之后顯示,我們可以看到這時候HighPoint HPT372 IDE RAID控制芯片的BIOS畫面已經出現在屏幕上,按Ctrl+H進入控制界面。

  這里我們看到可以選擇的依次有Create Array(建立陣列)、Delete Array(刪除陣列)、Create/Delete Spare(建立、刪除)和Select Boot Disk(選擇啟動硬盤)這幾個選項。而在選項的下方則顯示了所識別到的硬盤和它們的工作狀態。我們要建立一個陣列,所以選擇Create Array,在出現的畫面中我們就可以完成所有的陣列建立設置工作,在Array Mode中我們可以選擇建立RAID的種類,默認的是RAID 0模式,當然我們可以根據需要選擇RAID 0、0+1、JBOD等。

  當我們確定了選擇的RAID模式之后,便需要為這個陣列進行命名,你可以選擇自己好識別容易記的名字。確定名字之后我們就要來選擇驅動器了。因為我們建立的是RAID 0模式,所以只需要2個硬盤。我們選定在下面設備欄中的兩塊硬盤。

  完成以后就能設定塊的大小了。所謂塊的大小就是指陣列中的最基本數據單位。一般來說塊越小越能充分利用空間。但是IDE RAID因為沒有自己獨立的I/O處理器,所以塊越小也意味著越高的資源消耗。一般來說默認的64K或者32K都是不錯的選擇。做完這一切之后,整個陣列就建立完成了,選擇Start Creation Process之后就能保存退出了。

  RAID 0的啟用

  如果需要從RAID啟動,我們還需要在BIOS中把啟動順序設置為ATA RAID,獨立的RAID卡我們則需要設置為SCSI啟動。對于Windows 9x的用戶,到此整個RAID就建立完畢了,我們在DOS下按照普通單個硬盤分區格式化安裝系統就搞定了,而操作系統也只會把它當作一個驅動器。使用Windows NT/2000/XP的朋友就要麻煩一點了,需要另外安裝一下你的RAID驅動。

  注意事項

  1.如果要做RAID 0必須至少有兩個硬盤,另外,一旦將硬盤組成RAID陣列就會丟失原來的數據。

  2.選擇硬盤的時候最好完全一樣,否則會降低性能,此時的理論速度也只是慢硬盤速度的兩倍。

  3.如果RAID 0陣列中的一塊硬盤損壞,硬盤陣列的數據將全部丟失,造成損失。

  結語

  一起來打造自己的超高速硬盤吧,相信隨著科技的進步IDE RAID芯片會在更多的主板上出現,而IDE RAID芯片的發展也會更為迅速,就像現在Serial ATA RAID芯片也已經蓄勢待發一樣。在硬盤內部傳輸率提高緩慢的今天,RAID是一個非常好的解決方案。


編輯:001  【打印此頁】  【關閉